Login

  bandao@dingan-magnet.com

登录 |  注册 退出
bd半岛·体育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

公司动态

2023年下沉市场中的11个生意经

  2023年下沉市场中的11个生意经我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%,在300个地级市,2800个县城,4万个乡镇和66万个村庄的土地上,大约有10亿人,在这里消费、生长。

  这么多下沉市场里的“隐形冠军”浮出水面,也有这么多下沉市场的研究报告发布,但直到今天我们对这片广袤的土地,依然有很深的误解。

  比如,很多互联网APP在向投资人或客户“秀肌肉”时,依然在强调它的一二线人群份额占比。比如,很多人创业之初,依然喜欢先锚定一二线市场,再试图向下沉市场渗透。

  在我看来,这都是错误的思路。从创业第一天起,如果能锚定更广袤的市场,就不要只盯着所谓的高净值市场。如果你能锚定10亿人的心智,就不要只惦记着一小部分人的口袋。

  我觉得,做好下沉市场的前提是:不要再用“下沉市场”这四个字,定义下沉市场。因为下沉市场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概念,地级市、县城、乡镇、农村、南方、北方、沿海、内陆,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、消费习惯有着巨大的差异。而地域差异也不仅仅只有南方、北方的差异。

  下沉市场的真正叫法应该是“分级市场”。做好下沉市场的根本,是要千域千面、因地制宜地设计营销策略。

  很多人以为,杀入下沉市场最大的障碍是价格问题。带着这种想法的企业,往往铩羽而归。比如喜茶的喜小茶、京东的京喜拼拼。

  一些在一线市场拿到投资的创业者,他们杀入一个行业时的共性方法是依赖用户补贴、低价快速获客,瞬间产生很大的订单量。而这个订单量会反向降低供应链生产成本。对于工厂而言,单子越多,成本越低。成本越低,卖得越便宜。卖得越便宜,越容易赢得更大的市场,最终形成生意的正循环。

  但在小城镇里,很多店没有那么大的客流量,大品牌没办法用这种方法拿到足够低的价格。而且,很多主打性价比的一线品牌,它们的便宜是建立在品牌溢价基础上的。

  比如优衣库,是一个国际大品牌,找陈坤、倪妮这样的大明星代言,门店又开在市中心最奢华的商场里,所以69元一条打,在一二线城市的人们看来,才显得格外便宜。

  很多连锁餐厅进入下沉市场常常会吃瘪,就是打不过夫妻店。夫妻店的菜很可能是老板他三叔从乡下运来的,用的鸡肉是乡下老家散养的,不仅新鲜,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。

  一切主打性价比模式的品牌进入下沉市场后,杀伤力立刻减半。便宜只是进入下沉市场的入场券,绝不是撒手锏。而且,下沉市场每个地域本身就存在不同的消费分层。这里面是有大量富人的,这群人才是下沉市场的高消费主力,只不过他们和一二线城市的白领、金领和老板们的消费观念不太一样。

  你去县城街上看,就会发现奔驰、宝马、凯迪拉克并不少,有人会喝一两千元一斤的茶叶,有人在美容店一次充1万元的会员卡。

  这说明,真正的高消费,在下沉市场是真实存在的,而且并不是个案。只是下沉市场的高消费阶层是谁,他们会被什么打动,是你并不了解的事情。

  如果你在县城的商业街上逛,你很可能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仿牌。他们抄袭一二线大牌的品牌名、包装风格,甚至连产品和服务几乎都一样,只是价格更便宜。即便明知这些门店是仿牌,顾客依然不少。

  基于这些现象,很多人认为下沉市场的人们是不太看重品牌的,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。下沉市场的人们也注重品牌,但他们对品牌的理解和一二线城市人们对品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

  我认为,越下沉的市场,品牌越等同于大牌。对有些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而言,品牌代表了身份、可靠。但对一二线城市用户而言,品牌不等于大牌,品牌是一种个性和品位的表达、是某种价值观的取舍。

  对于下沉市场的居民而言,他们买了海澜之家而没有买无印良品,很可能是觉得海澜之家质量更好。但对于高线城市的居民而言,他们买无印良品而没买海澜之家,是因为无印良品代表了他们的生活哲学。

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,是因为下沉市场是一个熟人社会,彼此之间的影响更深,大家的消费观念会趋同。而在一二线城市,消费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,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最好,只有适不适合自己。

  在北京,前几年特别流行“加拿大鹅”这个羽绒服品牌,但当穿这个品牌的人四处撞衫时,大家就开始自觉地把自己的大鹅塞到衣柜里落灰。但如果在县城,情况可能完全相反。如果小区里几个科长夫人穿了一件亮眼的名牌大衣,那么整个小区里的女士都想入手一件。因为如果别人都有你没有,往往意味着你低人一等。

  在县城,一个人可能开着六七十万元的宝马,却穿着19.9元的家居服;在2万元的书桌上,很可能摆着一盒叫“心相茵”的纸巾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家具品类,下沉市场的人格外重视品牌。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是生人社会,你的家里很少来外人,家对你来说是一个私密场所,你的装修布置更多是为了悦己。

  而下沉市场是熟人社会,家里经常会来客人,这里生活的人,更可能为了面子需求而装点自己的家。客厅里电视的尺寸、沙发的品牌、书架,这些是他们尤其看重的东西。

  下沉市场人口外流严重,县城、小镇、村里的青年,大多散布在各大一、二线城市,或是在外务工,或是在外上学。

 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,一个工薪家庭诞生的小镇青年,很可能是北上广写字楼里的Mike,或是宿舍里的老三,只有过年那几天回老家时,他才会变成亲人口中的大鹏。即便那一个小镇青年学业倒数,考不上大学,挤不进大公司,他可能也选择了外出务工,如富士康工厂、一线城市的外卖员。

  一种是家里有些背景,可以进入当地体制内的人。他们在外地上完大学后,一般回老家进了银行、电力局、学校,或是接手家里的生意,属于当地的“富二代”群体。

  另一种年轻人是乡村娃,他们往往中途辍学、没法靠学业谋一份未来,但是靠着技术或一身体力,打拼到了城里。对于他们而言,这已经算是一种人生的胜利了。

  真正长期在下沉市场生活的,其实就是中老年人和孩子。小镇青年只是很小一部分,很难成为下沉市场的消费主体。主要消费力也不可能是老年人,虽然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在逐渐加剧,但目前大多数中国老人依然是不舍得给自己花钱的。

  下沉市场真正的主力消费群体其实是35—50岁的群体。这群多是当地的中坚群体,他们的钱主要用于社会交际、子女教育、孝敬老人、生活用度,抓住了他们其实就等于抓住了下沉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  这些中年人里,往往男士负责挣钱,女士负责花钱。除了买车、购房这些大宗开销,女士几乎掌握了所有家庭收入的支配权。她们把大部分钱花在子女教育、日常生活以及让自己变美这件事上,偶尔心情好了才会给老公买条皮带。而男士的大幅花销,主要围绕社交,比如商务宴请、日常的礼尚往来上。

  想要做好下沉市场的生意,你一定要搞清楚,是谁拿捏了下沉市场的消费主动权。笼络好他们,你才有可能在下沉市场把生意做大。

  地缘性套利理论,最早是俄罗斯一个投资机构DST的合伙人Alexander Tamas提出来的,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,获取利益。

  这个理论中国互联网企业常用。百度最初学习的是Google、阿里看到eBay火了复刻出了淘宝。这让很多创业者以为,一二线市场验证成功的创业方式,可以经过简单改良,在下沉市场不断复制。

  很多一二线市场刚火起来的项目,大家觉得成熟了,但复刻到下沉市场却惨败。比如,剧本杀、猫咖、盲盒、呷哺呷哺……

  尤其是呷哺呷哺,你可能觉得它很适合下沉市场业态。因为它的客单价很低,主要靠产品驱动bd半岛官网,不重服务,整个模式非常轻。呷哺呷哺能在一线火,因为一线居民的生活方式是注重效率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。在没有打扰的环境下,产品又很便宜,顾客反而觉得很自在。所以,“一人食”的餐饮场景是成立的。但在低线城市,大家所谓的“下馆子”还是一种社交行为,那里几乎是不存在“一人食”场景的。

  下沉市场的人们跟一线城市的生活方式、消费习惯、审美,甚至是对于同一件事的认知都是迥异的。你想把一线城市成熟的业态,直接复刻到低线城市,往往难以成功。这是地缘性套利不好用的第一个原因。

  当一个大品牌在一二线市场获得成功,想进军低线市场时,就会发现:你的品牌力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强。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,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信息差,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。

  笔者有一个朋友,要选一套高端品牌家具装修别墅。在我们内心中,能配得上别墅的家具品牌,至少是华意空间、锐驰这样的。但我朋友跟他在黑龙江一个县级市的家人聊天时,他的哥哥很诧异地问:“为什么不买索菲亚?”

  在一线市场用户眼里,索菲亚是一个偏中低端的品牌。但他哥哥认为索菲亚是高端品牌。因为索菲亚在哈尔滨有一个特别大的旗舰店。在哈尔滨人民眼中,高端家具品牌就等于索菲亚。

  所以,我想对所有进军下沉市场的高线品牌说一句:不要把地缘性套利当捷径,常怀敬畏之心,你才有可能读懂下沉市场。

  比如,北上广工作的人很少给领导送礼。因为北上广的职场人跳槽频繁,一年后不是你离职就是你的直属领导离职。

  但在一个低线城市,你毕业入职的领导可能就是你这辈子的领导。你的工作、生活,你的一切都会跟他产生盘根错节的交集。

  比如,海底捞这样的品牌,品牌力强、供应链强大、服务极致,进入低线市场会顺利吗?我觉得不会太乐观。

  首先,海底捞最大的优势是服务好,但你回想一下你老家的那些餐厅,老板和客人几乎都认识,甚至是朋友。他们不仅可以在结账时给你抹个零,甚至还能帮你代收快递,帮你看会儿孩子。海底捞的服务再极致,也无法切断他们的人情纽带。

  其次,产品品质。在小城市,我可以买到刚打出的活鱼、大虾、螃蟹。如果你谈性价比,你的价格没法跟某个餐饮老板他叔农场里的羊肉价格比,也没法跟他二舅菜园里的进货价比。

  在下沉市场里,人情生意不是简单的情感,人情不仅可以搞定产品品质、搞定成本进货价,甚至可以实现你意想不到的极致服务。

  想要做好服务,你得明白一二线定义的服务好和下沉市场定义的服务好,不是一种好:一二线市场定义的服务好,是指在尽量不打扰你的情况下把事办了,而下沉市场定义的服务好,是你要像帮朋友一样帮我。

  比如,在北京开一家面包店,你经营的重点是做好产品,再给服务员一套SOP(标准作业程序)流程。而在下沉市场里开面包店,你得知道常买面包的顾客叫啥名、他的口味偏好是什么、偶尔帮他预留个面包……做到这些,你的营业额才会上来。但如果你在一线城市私自这么做,可能会被顾客认为是种骚扰。

  在一二线城市做生意,你更多的是要尊重别人的隐私,在保持社交距离的基础上,把服务标准化。在下沉市场做生意,不能只追求专业和标准,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人情味,要赋予下沉市场的加盟商、店长、员工更多的权力。

  县城的人们很少打滴滴,因为大家出门拦车很方便,但城际顺风车却很多。有些小青年从村里去市里逛街,坐的不是大巴车,而是能从家门口就捎上你的顺风车。

  这些顺风车司机很多是专职拉活的,他们在滴滴和哈罗接完单后,会直接把用户导入自己的微信群里。但在一线城市开顺风车的司机,很少有人把业务做得这么极致。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,而是因为高线市场和下沉市场的社会形态是不同的。

  高线市场是生人社会,大家是U盘式关系——用完即拔,人们希望维持在弱关系里。但下沉市场是熟人社会,你说你住哪儿,司机很可能会有家人、亲戚跟你住同一个小区,大家默认是邻里、老乡关系。跨过平台做生意,在司机看来是正常又高效的。

  下沉市场做私域的好处是: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们,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更多,他们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注意力资源,经常屏蔽社群和朋友圈。但是,县城的人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,他们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屏蔽谁。大家的关系网比较简单,能分散注意力的信息比较少,私域的触达效率就更高。

  有意思的是,在下沉市场的企业做私域,用企业微信的人并不多,大家更愿意加微信。但你去一些高线城市的大牌门店,比如香奈儿、兰蔻这样的门店,导购都会让你加企业微信。

  这是因为大品牌要做私域的系统化管理,要用到企业微信的很多功能。尤其是当老员工离职,新员工可以一键获得老员工的客户。

  而且,高线城市的顾客加企业微信没有心理障碍,低线城市的人加微信没有心理障碍。因为高线城市里的人,觉得企业微信只是一个账号,而不是一个人,他不会有被窥私的担忧。而低线城市里的人,不想加一个冷冰冰的还经常找不到人的账号。

  提到口碑营销,大家会想到小红书种草、抖音种草,用KOL(关键意见领袖)发布的内容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,很多一、二线品牌的口碑发力点是在网上。但在下沉市场,你的口碑发力点更多要放在线下。

  口碑本质上是信任关系的变现。而在小城镇,大家相互之间都有点沾亲带故。假如你表哥的同学在县里开了一家母婴店,这个店主的带货力,可能要远远大于线上的KOL。

  所以,在下沉市场,店长往往就是当地的KOL,所有买过产品的用户,也更容易变成品牌的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)帮你带货。

  如果说在一、二线市场做口碑营销,需要撬动网红们的粉丝关系,那么在下沉市场做口碑营销,核心就是驱动熟人关系,让这些人通过口口相传,帮你完成用户裂变。

  他们给复购次数比较多的客户,单独建了一个VIP群。VIP顾客可以长期享受第二杯半价优惠,如果他带朋友来买奶茶,只要不超过5个人,每个朋友都可以赠送一杯。这种转介绍活动,不仅让老顾客很有面子,也让新顾客免费尝了鲜,很自然就能形成口碑裂变。

  在广东汕头的东星村有一家咖啡厅,虽然开在村里,但它最高的日营业额能达到1万元,而多数村镇的咖啡厅日营业额不过千元,活不过一年。这家咖啡厅能在村镇活得这么滋润,是因为它的经营模式跟一线城市的咖啡厅迥然不同。

  比如,它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,而星巴克最多才开到晚上10点。之所以开那么晚,是因为村镇里的娱乐场所很少,年轻人夜里想找个地方坐一坐,只能来这里。虽然叫咖啡,但它们不只卖咖啡,还卖鲜奶茶、茗茶、柠檬茶、气泡水、酒水等。

  这家咖啡厅的商业模式,在专业做品牌的人看来,定位是非常模糊的。但其实这种做法是符合下沉市场的消费习性的。因为下沉市场的娱乐场所和消费选择很少,他们的消费需求、娱乐需求是没有被充分满足的。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意业态有点混搭。

  春节期间,我的团队走访了山西的一个县级市,发现蜜雪冰城、益禾堂、沪上阿姨这样的茶饮店很多都是纵深结构,前面点单,后面放置10到20个座位,几乎每一家店里都坐满了年轻人。

  奶茶和咖啡同理,在低线市场做咖啡生意,你提供的场合和你的咖啡产品一样重要。在相对贫瘠的消费选择下,你能提供更多元的产品和服务,你就可以把咖啡的用户,转换成餐饮用户、奶茶用户、酒水用户。这个用户的转换成本是相对较低的。

  当我们进入下沉市场做生意的时候,我们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同时,一定要充分考虑,这个生意可能产生的周边需求都是什么。下沉市场的生意不是非黑即白的,更多可能是灰度的。

  河南有一家叫代号7天的便利店,虽然叫便利店,但里面有快递驿站,还卖蔬菜瓜果一类的生鲜产品。表面上它是一家便利店,实际上它杂糅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,可以算是一个便民综合体。

  低线市场看似庞大,但它被切割到每一个县城、每一个村镇之后,市场会非常小,你只做单一的细分品类,很可能支撑不了生意的存续。

  为了写这篇文章,我们还做了一些调查。当我的同事问在县城生活的亲戚,会买什么品牌的服装、给孩子买什么品牌玩具时,几位亲戚一脸茫然。

  当提到购买金银饰品时,他们立刻就会想到县城商业街上老凤祥。老凤祥是县城人们心中的大牌,是很多年轻人结婚买三金的不二之选。但在高线城市用户的心中,老凤祥其实是个有些落伍的品牌。老凤祥之所以成为当地的大牌,是因为老凤祥在当地最大、最火的商业街上,有一个气派的门店。这个门店让老凤祥看起来非常有实力。

  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人民,对品牌感知渠道有差别。简单说,高线城市用户对品牌的认知,更多来自线上的广告轰炸。而低线城市用户对品牌的感知,很多时候会被线下的商铺样态影响。

  因为高线城市通常有多个商业中心,以北京为例,就有三里屯、国贸、王府井、中关村等商业集群地。但县城通常只有一个大的商业集群地,当地有点实力的商户,几乎都扎堆在这个商业中心里。

  这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一种错觉:商业中心里的是大牌,商业中心外的是小牌。如果某个品牌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商业街上依然是“最靓的仔”,那它多半是大牌中的大牌。

  比如在一些县城里,卖电动车的通常会聚集在一条街上,开饭店的会扎堆在一起,卖化肥、种子甚至做婚庆的也是抱团出现的。

  这种选址思路,在一些高线城市的企业看来是有点匪夷所思的。因为高线市场品牌的选址,很多时候要避开激烈的竞争。比如,同一家商场里通常只能有一家喜茶,只能有一家海底捞。

  但对于低线城市商家而言,用户已经习惯了到一个地点一次性选到心仪产品。同类型、同品牌商家挤在一起的确会遭遇残酷的同质化竞争,但如果你特立独行,不在流量的中心地带,你可能连跟人竞争的机会都没有。

  我们的一名编辑春节回县城老家时发现,那里的美妆店80%以上都是护肤体验店。你可以买一套护肤品,把产品寄存在店里,然后免费来店里接受美容护理。

  她询问了几个店长后得知,一套护肤礼盒的价格基本上在450—500元,客人买一个套盒可以来店里做10次皮肤护理,一次护理至少要40分钟起步。

  从经营效率和成本上看,这样做似乎是不赚钱的。但她采访的门店,有几家都经营了六七年之久,就算他们变化了地址,老顾客依然会跟着他们。

  在高线市场做生意,可能更多地聚焦在打磨好产品上,追求的是尽量让产品标品化,减少后端的服务,从而降低经营成本。

  但对于下沉市场而言,你要跟同行扎堆才能抓住县城中心的流量,品牌之间的价格厮杀和同质化竞争往往更加激烈。用户买你不买别人的理由,很可能是一些更“软性”的原因。比如,这个柜姐是不是介绍得更细致、是不是足够亲切。

  下沉市场的成单率,人的成分会更重一些。对于很多店而言,虽然赚钱的是产品,但赢得客户的却是服务。

  相比一二线城市的用户,小城镇的人更相信眼见为实。一个品牌能在最繁华的商业街上,开一家气派的门店,往往比你在APP上买三天开屏广告,更能让人相信你的实力。

 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,像索菲亚、老凤祥、海澜之家这些在下沉市场被认为是高端的品牌,门店都非常大、非常气派。

  但在一二线城市,地皮很贵,打造大门店的成本太高,很难通过门店来“秀肌肉”,展示品牌实力。小城镇不仅地皮便宜,而且通常只有一条商业街,大门店被发现的成本很低,一个气派的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牌。

  因此,当你变成城市地标的时候,一个小地方的居民很快就会形成共识,你是当地之最。这种眼见的体感,远远比你在央视投20天广告更能让他信服。

导航栏目

联系我们

热线电话: 057-831-5638

公司传真: +12-101-84716

电子邮箱: bandao@dingan-magnet.com

公司地址: 浙江半岛·体育(BD SPORTS)官方网站